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Roborock 石頭掃拖機器人 G10 的使用感想與評價

前言

雖然我家沒有養寵物,但由於我家老婆大人留長髮且非常會掉頭髮,所以只要一兩天不用清掃一下地板,就很容易看到頭髮散落在地板上,嚴重的時候還會呈現一撮一撮的現象。後來買了 Dyson 吸塵器,看到地上頭髮多到無法忍受時,就去客聽拿吸塵器來隨手吸一下,而且這個看不下去的人通常是我,我周末也會固定挑一天來全面把家裡地板吸一輪。

掃地算是暫時解決,可是拖地還是很麻煩,怎麼說呢?雖然拖地之前我會先用吸塵器吸過,但頭髮散落於各地,尤其那種在邊邊角角的,總是有漏網之魚,導致常常拖地時,拖把纏上頭髮,然後拖著拖著就會看到頭髮出現在地板上,於是這個時,我就得蹲在地上把頭髮一根一根摳起來,每次回去洗拖把時,也要把頭髮從拖把頭上拔下來丟掉,拖個地整個心頭火快燃起來!因為如此,我從每周拖一次地逐漸變成兩周才拖一次…

偷懶之後的下場就是,偶爾會覺得腳底沙沙的,感覺就不太舒服,那該怎麼辦呢?本來想叫老婆加入輪班,兩人輪流拖每周拖一次,但似乎被無視了… 😔  

前陣子開始研究現在有沒有什麼解決方案,才知道現在有所謂的掃拖機器人(原本還停留在只有掃地機器人的年代),可以自動執行掃地和拖地的工作,當下我覺得這可能是能解救我的現代科技啊!花了一番時間研究各品牌的機型,終於趁著今年雙11,牙一咬買了這台上萬元的 Roborock 石頭掃拖機器人 G10。

*本篇文章不是業配文,也不是開箱文(我在買之前就看到網路上已經很多文章和影片,我就不特地拍照整理照片了),只會簡單分享近期使用下來的感想。

使用後感想

四個字,相見恨晚!

  1. 室內舒適度 UP:一眼望去已經看不到明顯的頭髮叢,木地板踩起來腳底觸感也很好,不會再有沙沙的感覺。
  2. 生活品質 UP:大幅減少家務勞動的雜事,下班一回到家就可以享受乾淨的地板,即使周末兩天都出門不在家,也不會因為周日晚上回到家還要打掃而感到不爽,保持心情愉快有益身心健康。
  3. 家庭氣氛 UP:再也不會因為誰不保持清潔或主動清理而吵架,家庭氣氛更和諧。

優點

  • 自動洗布真心覺得方便,擺脫以往的「拆布➝洗布➝把布拿去晾➝晾乾後把布收回➝裝布」這種煩人的過程。
  • 抹布刷得很乾淨,幾乎沒看過有髒東西卡在上面。
  • 纏在滾刷上的頭髮量很少,我都一周才檢查一次。
  • 地圖描繪的準度和路線規劃都很 OK,沒有發生因迷路或困在某處需要我去救它的情況。
  • 可以跨越 2 公分的高度,能正常爬上家裡客廳的塑膠地墊。
  • 清掃時的音量算小,只有經過地毯或地墊的時候會比較大聲。
  • APP 介面親民,功能完善,出門能操控 G10 清掃,也能設定排程自動執行。
  • 提供只掃不拖或只拖不掃的選項。
  • 能選區(支援複選)清掃。
  • 可用 APP 設立禁區和虛擬牆,不必手動架設障礙牆。
  • 機器人語音有台灣腔調可選。

缺點

有的可能稱不上是缺點,算是我希望未來科技可以再更進一步的地方。

  • 由於沒有烘乾功能,所以本機內側右下角的汙水區可能散發出臭味,我大概 1~2 個禮拜擦一次,抹布倒是還好,沒什麼味道。
  • 不能從 APP 看清水和汙水量,雖然快沒水的時候 APP 會自動發出通知,希望自行設定何時補水提醒,例如清水量不到 30% 時通知。
  • 機器人本體不算薄,所以我家沙發和床底都進不去。
  • 洗拖布和抽水的音量稍大,所以我都盡量挑不在家的時間才叫 G10 去拖地。
  • 像拖鞋這種不夠厚的物體,G10 無法 100% 偵測到,所以有時候拖鞋會被推走,我還曾經找不到自己的拖鞋過… 🤣  後來只好乖乖把拖鞋放置在鞋櫃裡。

為何我當初選擇 Roborock G10?

我知道市面上已經推出兼具自動集塵和自動洗布的掃拖機器人,但都要價不斐,在預算考量下,我只能選擇兩萬元以下的機種,在此限制下,我也只好在自動集塵和自動洗布中二選一了。

後來我選擇自動洗布的原因是,自動集塵的助益較小,清集塵盒相對單純,就把髒東西倒掉,頂多偶爾清洗一下濾網,而且這也不用天天倒,我都 3~4 天才倒一次。而拖布就不一樣,幾乎每次清掃完,就得拆下來洗+晾,真的蠻費工夫的。

如果家裡門檻太高,機器人過不去怎麼辦?

像我家廁所和廚房的門檻就很高,大約 3 公分,機器人跨不上去,我是去買門檻條爬坡墊(或稱斜坡條),讓機器人可以上坡下坡,買的時候記得看支援的的高度是否符合需求。

哪裡買的到 Roborock G10?